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

 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有多可怕?

 
 
  现在的80后,想必大部分都有相似的童年经历:一段与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比较谁更懂事、学习成绩更好、更讨人喜欢的儿时记忆,更为可气的是,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无论在哪个节点上都会胜出自己一筹。而今,大部分80后都已生儿育女,身为孩子他爸、妈的你肯定不会愿意让你的孩子经历与你相似的童年,对吗?因为:
 
  成为不了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也做不了真正的自己
 
  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,无论好心的父母在说“看看别人家的孩子,再看看你”时是出于愤怒、恨铁不成钢的期许或是别的目的和动机,有一点是肯定的:孩子听到时,会感受到三种信息:
 
  一、安全感丧失,因为父母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

  二、自己的状态不被父母接受,成为别人才是好的

  三、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
 
  这些信息在孩子的脑中叠加起来,会使他本来有机会按自己的特长发展,却因父母的要求而被迫朝另一个方向较劲。比如一个很有绘画天赋且热衷画画的孩子,连美术老师都说他“有潜质,若用心引导必可成器”。然而,固执的父母却总以爱因斯坦、茅盾辅以邻居家埋头苦读诗书、算术的孩子作为榜样,时不时地训斥“看看人家考的,再看看你?”……他在这样的榜样和否定面前一天天长大,令父母遗憾的是,他没有成为科学家和学者,也没有成为画家,而只是一个纠结、自卑的男人。这样的结果有其既定的成因,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若按父母所要求的,拼命地成为别人(科学家或别人家的孩子),就会对不起那个期望成为艺术家的真实的自己——两个自我始终在冲突。最终,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,“别人”的成功也无法复制。
 
  无穷尽的挫败感学不会自信和自爱
 
  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的父母,总是能一眼洞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,并用别人的优点攻击自己孩子的缺点,对自家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。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人家孩子的优秀,热衷用消极、批评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斗志,而等孩子终于赶上父母常挂在嘴边的那个“优秀的孩子”时,另一个“更优秀的孩子”又出现了。在孩子看来,他始终无法超越别人,也无法得到父母真心的肯定,长此以往,表面上孩子某些方面的成绩确实进步了,可在他心里的挫败感却越来越根深蒂固。
 
 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,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势,总习惯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,无法悦纳自己。通常不接纳自己的人,也不可能真正接纳别人,这对孩子长大后的交际、处事能力都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。
 
  望子成龙成凤从今开始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
 
 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。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,让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,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,有80%表示不满意,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%表示满意。而实际上,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。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,看待别人和世界。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、孩子和世界。所以,专家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,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,真诚赞赏他人。
 
 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,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,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,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。要学会欣赏孩子,生命个体之间是无法比较的,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、最优秀的。
 
 
【来源:网络】
« 返回
   
CopyRight2009.www.baby-big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